余秀华开始跳舞了
  时间: 2025-03-11| 作者: nba百视直播观看/span>

  这是一个以余秀华的诗歌为灵感来源和文本基础的舞蹈剧,而余秀华不仅是幕后的诗人,还是舞台上的舞者。

  从小被身体限制、成名即被冠以“脑瘫诗人”标签的她,听说有导演想请她跳舞,第一反应是:“跳舞?站都站不稳,跳什么舞啊!”

  表演结束后,她在文章中坦白说自己曾经很多次幻想,自己“在汉江边翩翩起舞,长袖翩飞”。

  “她的姿态谈不上优美,甚至有一些笨拙,让人时刻担心她会跌倒,但那跌跌撞撞的姿态反而生发出一种奇特的、只属于她本人的韵律与美感,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如同早春的新芽一般破土而出。”

  被余秀华的诗歌深深打动、从而全力推动这场表演诞生的英国导演法鲁克·乔杜里说,诗歌给了余秀华一双翅膀,也许舞蹈会给她再加上一双。

  生产并不顺利,接生婆无经验,倒产导致女婴小脑受损。因没有消毒设备,女婴还染上了破伤风,在医院治疗了20多天,才捡回条命。

  三岁时,余秀华还没法从摇篮中坐起来,该上学了还不会走路,父亲背着她上下学,临走还要嘱咐老师,要安排同学陪她上厕所。

  后来,余秀华慢慢学会了拄拐走路,一开始是一对拐杖,后来一对变成了一根,有一次,同学笑她拄拐走路难看,像要饭的,余秀华把另一根拐杖也扔掉了。

  从家到学校的路,对小小的余秀华似乎特别长。有时实在走不动了,她索性趴在地上往前爬。

  因为身体的束缚,很多其他孩子轻松就能做到的事,在余秀华那里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比如写字:因为没有办法控制手部的稳定,余秀华需要用左手压住右手腕,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一年级期末考试那天下了大雪,余秀华没法去学校,虽然功课并不落后,最后只能因为缺考留级。

  干农活就更是不可能。初三时,因为感觉自己给家里帮不上忙,是负担,她割过一次手腕。

  她会跟让自己留级的老师吵架。当年中考差了十几分,她自己跑到市里找校长,后来学校没有收费用,让余秀华去上学。

  高中,因为写字慢,考语文连作文都来不及写。那时候余秀华住校,打饭也总抢不过别人,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父母早为她苦心做了打算。他们在村里盘了一间小卖部,还找来一个四川的上门女婿。

  到这里,余秀华似乎可以过上跟一个普通农妇并无差别的生活:结婚生子,在这个小村庄平安度过一生,而这,也是父母对余秀华最大的心愿。

  2012年,36岁的余秀华一个人坐火车去温州打工,没有告诉父母。那是她第一次离开那个小村庄。

  她当时想的是,不可能一辈子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她想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

  还是因为动作慢,余秀华在工厂里没挣上工资,还借了几百块钱的路费,一个月之后就回家了。

  一个激烈的灵魂,被禁锢在笨拙的肉体中,如困兽一般求自由而不得,痛感可想而知。

  她的父亲余文海,在一次采访中称,余秀华有次趁他不注意,偷了他的车钥匙,一个人开车上路了。

  她绕着村庄开了三圈,到下坡的时候,脚使不上力,没刹住车。车子撞到马路边的护栏,最后赔了800块钱。父亲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她对谈论家长里短没有兴趣,最喜欢看书和下象棋,几乎不怎么跟人来往,还常跟人吵架,在村子里没什么朋友。

  书看得多了,她开始在本子上写一些分行的文字。有时候有人来小卖部买东西,她也不搭理,仍然埋头写自己的。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文学社,余秀华写字不方便,就投了一首叫《无名星》的诗,结果得了一等奖。

  可这并没有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农村孩子,上学连课外书都很少读,更找不到可以谈论诗歌、文学的人。

  但生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果你真的很执着地做着某件事,或早或晚,总会听到一些回响。

  2008年,朋友帮她注册了一个QQ号,她开始在QQ上写诗。第二年,她又注册了博客,开始在博客上发表诗歌。这一年,这个摇摇晃晃的女子32岁了。

  那时,余秀华家里还没有电脑。她就跟着表妹去网吧,别人打游戏、聊天,她就一个字一个字把诗录到电脑上。

  2014年,《诗刊》编辑刘年在博客上发现了余秀华的诗,那是一个中午,余秀华的诗句让有些困意的刘年精神一振。他当下就觉得,这就是自己想找的诗。

  这年11月,余秀华的诗发布在诗刊社公众号上,当时的标题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

  短短几天,这篇推文阅读量飙升到5万,这样的热度在原创诗歌平台是少见的。一时间,余秀华的诗频频被转载,得到了媒体和学者的高度赞誉。

  这个平静的小村庄,因为余秀华变得热闹起来,来采访的记者涌满了院子,出版社的电线岁的余秀华,火了。

  那年12月,余秀华去了北京,在人民大学朗诵了自己的诗歌,见到了很多关注她诗歌的诗人、编辑、记者。

  突然出名的余秀华,那一段时间总觉得晕晕乎乎的。回到老家,她写下北京之行的感受:

  “我只是一个农妇,土气的粗俗的农妇,就因为诗歌,我去了这么神圣的地方。真的应该感谢诗歌了。”

  在那篇文章里,她说:“人生到此,仿佛所有的不幸,磨难都得到了回报了,我依旧是觉得超过了我应该得到的。”

  她在其中获得了独立的能力、外界的善意、那个向往已久的广阔世界,却也遭遇了始料未及的人性之恶。

  有人说她是“女流氓”,说她的诗是“体”,甚至直接攻击她“死残废”,说她“心理残疾,人格分裂”。

  争议也一直不断,“喜欢李健”,“天价休夫”,“跟90后男友谈恋爱”,“和完颜慧德互撕”……

  其实最开始的几年,余秀华也曾因为网暴难过愤怒到夜不能寐。但被骂的多了,她逐渐释然了。

  她说键盘侠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读书太少,而文学总可以帮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成名之初,她就意识到,过度的关注对诗歌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写诗都是一件只关乎自己内心的事。

  2022年,余秀华发布过一个视频,在视频中,她身着汉服,在春天的农舍前翩翩起舞。视频配文是:

  男友杨某是一个90后养蜂人,余秀华在自己的直播间与她相识。热恋期间,男朋友陪她出去旅行,带她坐飞机看神农架,还曾用大捧玫瑰示爱。

  但不到一个月,这场恋情就以男友家暴收场,余秀华在微博上说男友掐她脖子,打她耳光。而这场恋爱和恋爱始终伴随的舆论压力,让她倍感痛苦,“那种羞耻之感把我击得支离破碎。”

  残疾的身体是无法回避的原因。因为身体的问题,余秀华在一段让她感到不安和恐惧的婚姻中过了20年。

  丈夫从没读过她写的诗,甚至看她写诗就烦。余秀华成名之后,他也被记者正常采访,他对余秀华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只是问记者,能不能帮余秀华在北京找个月薪1000的工作。

  他跟余秀华说:等那个老板的车开过来,你就过去拦。你是残疾人,他不敢撞你。

  余秀华后来在一次演讲里讲出了当时的感受:“在他那里,我的生命只值800块钱。”

  这一辈子,我从来没什么梦想,也对生活没有指望。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那就是离婚。

  余秀华的婚恋总是引发非议,在那些对她口诛笔伐的人眼里,一个残疾人,是没什么权利去要求感情的质量的。

  她觉得,身体、爱情、精神都是自己的事。别人能不能接纳这样的自己,是别人的事。

  这部舞剧,是一个关于“边缘人怎么样找到自己”的故事:导演法鲁克为何会被余秀华深深打动,是因为余秀华诗里的脆弱和挣扎,他自己都体验过。

  童年从巴基斯坦移民英国的他,也有过被歧视的经历,在余秀华的诗歌里,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余秀华站在舞台中央,双手举过头顶,化为一双振翅欲飞的翅膀。光影之下,这具经历了太多磨难的身躯在音乐声中安静地旋转,翩翩成舞。

  一个摇摇晃晃的身体,挣扎过,失败过,不甘过,释然过,爱过也恨过,骂过也笑过。

  大秦壁虎白线岁老人坦言:退休后,能拿到“这个数”的退休金,就不需要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谷歌 Pixel 10 手机渲染图曝光:延续上代设计,预计 8 月发布

  聚焦人工智能环境下学为中心的整本书阅读实践!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合肥庐阳)公益师训会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