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医生”进乡村 织密道路安全网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路”和“致富路”。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572.7千米,其中县道342.486千米、乡道531.268千米、村道698.932千米。然而,由于农村公路里程长、技术等级多,加之区域城镇化率高、交通环境复杂,安全管理任务日益艰巨。
去年10月,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为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公路交通安全环境。武进区积极做出响应号召,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三部门联合发力,组建“公路医生”专家团、“医”路先锋志愿服务队、党建联合体,进镇入村开展风险路段“把脉会诊”,“一路一策”制定整治方案,“一点一策”消除安全隐患,为群众出行织密织牢道路安全网。
56岁的陆良平是礼嘉镇一家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每天早上,他需从礼嘉镇陆庄村的家中骑电动车去2公里外的工厂上班。不久前,他发现了自己的通勤路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走得比以往轻松了许多。路口转弯处原本茂密的行道树被修剪整齐,视野变得开阔,路口两侧各设置了两根红白相间的警示桩;路上增设了不少标志牌,清晰醒目;许多交叉路口进行了车道渠化,并增设了非机动车过路通道。一些原本起伏的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装,道路变得平坦洁净,让像陆良平这样的骑行者倍感安心。
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全长约10公里,大部分路段为双向六车道,是常州、无锡之间重要的货运通道。根据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流量调查,武进大道礼嘉集镇段2023年机动车日均交通量为15578辆,其中以中、小客车和中型货车为主。由于沿线穿越多个镇区和数十个村庄,加上过境货车多、车速快,交通事故多发。2024年,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被列为省、市两级“公路医生进乡村”挂牌督办农村公路路段,要求年底前完成隐患处置,实现整改销号。
面对一天比一天突出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今年年初,“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真正开始启动,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三部门通力合作,并组建拥有6名来自交通规划设计、建筑研究、交通管理、公安交管、应急管理等单位,在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管理领域具有深厚背景和一线经验的专家团队,对包括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在内的5条交通安全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开展安全提升行动。在分析每条路事故数据的基础上,走访勘查点段现场,“一路一策”“一点一策”提出整治建议。专业设计单位根据整治建议,充分论证评估后确定整治措施,再组织实施。
“武进大道与无锡境内道路连通,交通流量大,沿线米,平面交叉口间距小而密,易引起行人和非机动车横穿马路与主线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武进区“公路医生”专家团成员狄磊表示。
身为华设设计市政所副所长的狄磊全程参与了5条挂牌督办路段的整治。在他看来,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主要存在三大风险点:交叉口行道树遮挡视线;部分集镇段公路与路侧停车场无硬隔离,易导致车辆违停,产生“开门杀”;公路断面变化衔接不顺畅,一些路段交通设施设置不够精细,主线车辆和非机动车易产生冲突点。
对此,专家团给出了5条整治建议:居民区段落中分带增设隔离栅,封闭中分带开口;重点交叉口进行车道渠化提升改造;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增设交通诱导、夜发光等警示标志;开展沿线交叉口绿化修剪,保障道口安全视距;对沿线公交站台来优化迁移,从与村道的平交入口道迁移至出口道,并避开厂门口。
经过整治,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封闭了3处道路开口,礼政路交叉口、礼乐路交叉口进行了渠化改造,增设了若干机动车道,沿线遮挡视线绿化得以修剪,不少地方增设了醒目的标志牌,两处公交站完成了向出口道迁移,建成港湾式站台,大幅度降低了乘客候车风险。
除了武进大道(青洋路无锡界),武进区还对YIB6杨桥东线雪马线进行了道路安全提升,共实施交叉口车道渠化3处,封闭开口12处,摊铺沥青约3000平方米 ,新增各类交通标志49块,安装波形梁护栏272米,施划标线千米。
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公路医生”专家团成员黄俊杰表示,单从统计数字来看,“公路医生进乡村”的成果比较零散,但数字表象下却大有可观。对很多农村群众来说,路上多一块标志、一个警示桩、一米标线,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多一份提醒,也就多一重出行安全保障。一个个小数字实际上撑起了生命“安全伞”。
整个8月,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全设施科科长王晓承都在繁忙中度过,作为武进区“医”路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他忙着联络省级“公路医生”专家团来武进现场督导,安排专家开讲座,组织交通安全管理培训等。
为确保专项行动有合力、见实效,武进区将“公路医生进乡村”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广泛开展“三进”行动,即“公路医生”进镇村、进路段、进讲堂,送专家、送技术、送服务。
行动推进过程中,区交通运输局创立了具有武进特色的“医”路先锋志愿服务队,负责公路隐患整治时进行矛盾化解和方案协调。服务队队员分赴武进各镇(街道)农路办调研问需,了解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的日常困惑和实际的需求,并组织省、市、区级“公路医生”专家团“把脉问诊”交通治理,提出综合性治理措施。同时,制定培训计划,依托“三进”行动,组织镇村两级路长、农村公路专管员等有关人员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于隐患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培养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本地“公路医生”。
自“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共组织农村公路安全管理业务培训5期,培训183人次,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安全宣讲活动580余场次,结合文化下乡、露天公益电影活动播放警示教育片450场次,受众4.6万余人次。
在王晓承看来,“公路医生进乡村”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练就了一批镇村的“公路医生”。通过隐患整治现场实践练和“公路医生”专家专题讲,一些基层农村公路管理人员渐渐对常见风险隐患和交通安全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自觉对照国标和有关规范检视辖区内公路的隐患所在,进而提出对应的处置措施。“农村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取决于木桶上的短板,现在通过专项行动,镇村培养了一批业务精良的本地公路医生,补上了那块短板,农村群众出行就有了家门口的安全守护人。”王晓承说。
下午5时,太湖湾雪马线上的雪堰中心小学路段迎来了一天中交通最繁忙的时段。学校门口,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络绎不绝,路边私家车一字排开,从校门口延伸出几十米,各类非机动车在指定区域排得满满当当。很多家长反映,今年下半年以来,学校门口增设了标志牌,地面上也多划了许多标线,学校周边路段还安装了中分带隔离护栏,使机动车无法随意掉头,机非混行现象大为改善,通行效率也明显提高。
雪马线连接武进雪堰和无锡马山,沿线村庄较多。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地处太湖湾的雪马线交通流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一天比一天突出。道路安全提升行动实施后,有效提升了群众出行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据了解,绿化遮挡视线、搭接道口辨识度不高、交通设施不完善是农村公路目前常见的3类安全风险隐患,不少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碰擦由此而起。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大基建事业部高级工程师董跃说,相对于城市街道,农村地区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略显不足,规格标准并不高,日常更新维护也相对滞后,如在城市街道交叉口常见的右转危险区标志、非机动车过路通道等,在农村公路上比较少见,而这些标志标线对保障交通出行安全的作用不可低估。
此次挂牌督办路段整治过程中,有关部门按照最新国标等规范要求,对沿线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更新提升,在事故多发路口增设信号灯、纵向减速标线、减速带、电子哨兵系统等,一些农村群众出行集中的路段还设置了LED主动发光标志、同步发光警示标柱等。“从本质上来说,道路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对道路及交通设施来维护的程度直接反映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公路医生进乡村正是要补齐乡村公路公共服务的差距。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交警大队一中队指导员费敏表示。
看到雪堰中心小学门口路段划上了网格线、斑马线、停止线等清晰醒目的各类标线,统一设置了集中过路通道,上下学时段还有交管人员、保安、志愿者维持秩序,雪堰镇居民王法惠颇有感触,“就和城里的学校门前一样”。
未来,武进将结合“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智慧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视频监控设施、交通量自动观测站点覆盖率,实现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全覆盖,充分的发挥数据赋能效用。同时,全面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成果,推动农村公路病害修复、桥梁改造、环境整改治理等,积极打造“畅安舒美”公路通行环境,更好满足群众美好出行需求,助力乡村全面振兴。